日前,一份名為“旅行社內(nèi)部絕密資料”的帖子度走紅網(wǎng)絡。這個帖子列出了全國50個不同景點的旅游“陷阱”,讓游客們不禁心中惴惴:景點處處是陷阱,哪里還敢出游?但是這份所謂的“旅行社內(nèi)部絕密資料”是否真的來自旅行社,我們表示持懷疑態(tài)度。另外真實的旅游陷阱又是怎么樣的?下面我們就一一來探討。
“絕密資料”并非真實可靠
有人研究了這份“絕密資料”,發(fā)現(xiàn)其中列舉的一些“陷阱”確實存在,但也不乏被“誤傷”的景點。
這份號稱“旅行社內(nèi)部絕密資料”的網(wǎng)帖以“絕密”二字,里面羅列了50個不同景點,從北京到西雙版納,從黃山到敦煌,全國大部分熱門景區(qū)都被“點名”。這份絕密資料提醒游客們在這50個景點“不能做的事”,如不要在西雙版納參加“搶親”游戲,不要隨導游在香港買名表和珠寶,等等。在部分提醒的后面還注明了原因,如“不要在陽朔的酒吧里消費”的原因是“結(jié)賬時會發(fā)現(xiàn)價格高得驚人”,“不要在壩上草原騎馬”的原因是“騎馬容易下馬難”,“不要在三亞海邊接近小商販”的原因是“強買強賣”。
作為眾多旅行社中的一個,我們南寧旅行社可以很肯定的說,旅行社里面是不會存在這樣的資料的,因為這樣的資料對旅行社來說沒有任何意義。對于一些景點存在的問題,我們旅行社如果事先知道,我們肯定會在游客來簽合同的時候就告知游客,而不會讓這些陷阱坑害游客。
另外我們退一萬步講,就算這份資料真實的來自某旅游從業(yè)人士,但也肯定不是新近整理出來的,因為有網(wǎng)友在2011年前后就曾在網(wǎng)上看到過同樣的帖子。帖子揭示了部分景區(qū)或者商家的不良行為,但也有一些言過其實之處。例如,帖子提醒游客“不要在蘇州的茶樓喝茶”,就有“一竿掃了一船人”的嫌疑,畢竟蘇州大大小小的茶樓有成百上千家。再如,“不要在上海外灘讓人給你照數(shù)碼相”的提醒也早已過時,現(xiàn)在外灘的數(shù)碼照相服務已經(jīng)頗為規(guī)范。
真實的“陷阱”并非沒有
旅途中有沒有“陷阱”?答案是肯定的。因為林子大了,什么鳥都有,全國這么多景點景區(qū),難免有一些居心不良的商家借機欺騙游客。記者為讀者講述兩個親眼所見的“旅途陷阱”。
陷阱一:珠寶店里“攀老鄉(xiāng)”。在西部某知名景點“××溝”,景點游覽結(jié)束后,很多導游都會帶著游客去附近的珠寶店購物。店里的老板會一個絕活,就是模仿各地的方言。旅游團來自上海,他立馬就說“阿拉上海人”;游客來自山東,他馬上變成一口山東話。隨后,老板做出一副“老鄉(xiāng)見老鄉(xiāng),兩眼淚汪汪”的模樣,為老鄉(xiāng)們“保本大甩賣”。在“老鄉(xiāng)”的溫情攻勢和“成本價”謊言下,上當?shù)挠慰筒辉谏贁?shù)。
陷阱二:姑娘搭個“順風車”。在少數(shù)民族地區(qū)旅游,旅游車行進途中突然停下,上來一個穿著民族服飾、背著背簍的年輕姑娘。導游說,今天是當?shù)厣贁?shù)民族趕集的日子,按照風俗,途經(jīng)的旅游團都要讓他們搭個順風車。當然,車不能白搭,姑娘要給游客唱一首少數(shù)民族歌曲。歌一唱完,導游開始介紹姑娘身上的民族服飾和首飾,說是女孩媽媽給的“傳家寶”,并鼓勵一些有著“撿漏”想法的游客和姑娘談談價。姑娘一開始不同意,但經(jīng)不住游客的誠意,最后忍痛割愛。拿了錢,下了車,姑娘從背簍里取出另一套“傳家寶”戴上……
溫馨提示
在這里我們要提醒廣大旅客,在旅游過程中,應該理性消費,不要貪圖小便宜,如果要購買當?shù)靥禺a(chǎn),也應該到正規(guī)的商鋪購買。而且在旅游過程中,切勿貪圖小便宜,以免因小失大。最后祝各位新年快樂,旅途愉快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