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阿里郎》是朝鮮半島最具代表性的民謠,是朝鮮半島文化的象征,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及藝術價值,2012年韓國將《阿里郎》申遺,并獲成功。根據(jù)韓國政府的統(tǒng)計,朝鮮半島共有60種、3600多首《阿里郎》流傳至今,最著名的是旌善《阿里郎》、珍島《阿里郎》、密陽《阿里郎》三大分支。旌善《阿里郎》是現(xiàn)存《阿里郎》最古老的一支,旌善則被稱作《阿里郎》的故鄉(xiāng)。近日《環(huán)球時報》記者來到韓國江原道旌善郡,親身感受了最古老《阿里郎》的魅力。
喜怒哀樂皆唱《阿里郎》
在旌善郡廳所在地可以欣賞到正宗的旌善《阿里郎》。記者來到市民會館,遇到免費演出的《阿里郎》。參加演出的全部是業(yè)余演員,很原生態(tài)。演員多數(shù)是老爺爺、老奶奶,雖然是純粹的公益活動,但他們的表演一絲不茍。記者從歌詞和曲調(diào)中完全可以體會到旌善當?shù)爻缟骄䦷X和江水奔騰的氣勢,也能感覺到當?shù)厝藰酚^向上的生活態(tài)度。旌善《阿里郎》分為長阿里郎和快節(jié)奏阿里郎。記者此次聽到的就是快版的阿里郎,與西方的說唱(rap)形式類似,詼諧的歌詞和強烈的節(jié)奏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,令觀眾也情不自禁手舞足蹈與演員們一起唱。
很久以來,旌善人用“阿里郎”的詠嘆和吟唱,抒發(fā)生活的喜怒哀樂。不管是在砍柴、插秧等勞動場合,還是親朋好友聚會,旌善人都會通過這一旋律表達自己最直接的感情。日本殖民時期,朝鮮人以《阿里郎》為號發(fā)動起義,日本殖民者便下令誰唱《阿里郎》就殺頭?墒菬o論日本兵殺多少唱《阿里郎》的朝鮮人,還是有朝鮮人高唱《阿里郎》。日本殖民者無奈,只好不了了之。
1950年以后,人們又為旌善《阿里郎》加上表現(xiàn)民族分裂痛苦和企盼自由、和平與統(tǒng)一之情的歌詞,這與只配一種歌詞的其他地區(qū)的《阿里郎》有著很大不同。2003年,旌善郡出版的《旌善阿里郎歌詞集》共收錄1300多首《阿里郎》,而相關的收集工作仍在繼續(xù)。
《阿里郎》歌謠有的旋律憂傷舒緩,有的歡快流暢,但因歌詞里都包含“阿里郎”一詞,統(tǒng)稱為《阿里郎》。從曲調(diào)上,旌善《阿里郎》最具代表性,苦澀中帶著平和,珍島《阿里郎》充滿委婉的幽默和積極的比喻,密陽《阿里郎》則融匯著平民生活的豪放和情趣。
源于忠誠和忠貞
關于《阿里郎》的起源時間已經(jīng)無從考證,目前得到較多認可的說法是源自朝鮮王朝中葉,而故事內(nèi)容也有多個說法,韓國比較認可的版本是:名叫里郎的小伙子和名叫圣婦的姑娘參加了反抗地主的暴動,失敗后躲進名叫水落山的深山里過上與世隔絕但卻浪漫幸福的生活。一天,里郎決定要為冤死的村民報仇雪恨,越過山嶺走向戰(zhàn)場,圣婦望著里郎遠去的背影唱起了《阿里郎》。唯美的旋律,婉轉的期盼之情,鮮明的民族特色,使這首歌成了朝鮮半島歷史最悠久的民謠,并傳唱至今。
旌善《阿里郎》的歷史大約可以追溯至600年前的高麗王朝滅亡后、朝鮮開國初期,當時原來侍奉高麗王朝的遺臣因為對高麗王朝的忠誠,先是躲進松都(現(xiàn)在的開城),后搬到旌善居住。他們?yōu)榱吮磉_對親人的思念和對故土的眷戀作詩,并通過口傳民謠的方式在旌善一帶傳唱開來,演變成今天的旌善《阿里郎》!跋掠炅,下雪了,梅雨季節(jié)要來了,萬壽山上堆滿了烏云。”這是旌善《阿里郎》流傳最廣的一句歌詞。萬壽山是高麗王朝時位于松都的一座山,烏云意指岌岌可危的高麗王朝危機四伏。
或成2018冬奧會主題曲
“阿里郎”作為韓國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號之一,藝術形式跨越文學、電影、戲劇、流行歌曲、舞蹈等多種門類,全面體現(xiàn)了韓國文化的特點。2012年韓國將包括旌善《阿里郎》在內(nèi)的所有《阿里郎》打包申遺,并最終獲得通過。
由于歷史悠久、特征明顯,旌善阿里郎于1971年被指定為江原道非物質遺產(chǎn)第1號,從1976年起,每年都會舉辦旌善“阿里郎”文化節(jié),邀請來自韓國各個地區(qū)的《阿里郎》演出團體,給游客帶來韓國《阿里郎》的視聽盛宴。
旌善郡正在建立擁有612個坐席的文化演出中心和國立“阿里郎”研究院,并計劃將旌善《阿里郎》推成2018年平昌冬奧會開、閉幕式的主題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