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寧旅行社訊 德天瀑布,寬200多米,落差70余米,三級跌落,年平均水流量是黃果樹瀑布的3倍。與緊鄰的越南板約瀑布相連,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大跨國瀑布。我們進(jìn)入景區(qū)的大門,走過一段坡路便看見遠(yuǎn)處一掛瀑布自天而降,如一道巨屏,氣勢萬千地橫陳在綠色的崖壁上。如山洪之烈,氣勢驚人,又似一幕巨大銀練,高懸于峽谷之,在廣闊的林綠間,一條條瀑流就像飛騰的白練交織成網(wǎng),在陽光的輝映下閃閃增光。它不只是一處,近處,遠(yuǎn)處,高處,低處,到處都是水流,重重疊疊而又層次分明,風(fēng)姿綽約。
那震天撼地的巨響,是高山流水的聲音,是瀑布縱情的喧嘩。其恢宏的氣勢,多姿的景色,很是叫人激動,親眼目睹了神往已久的瀑布雄姿,一道道晶瑩的瀑流,高高低低,重重疊疊,由近及遠(yuǎn),層次分明,交錯于山野之間,德天瀑布的左邊還有一條瀑布,是越南的板約瀑布。據(jù)說在夏季雨水大的時候,這兩條瀑布會連在一起,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下,在天地之間響徹激越的回音,迸射出萬千朵如雪的浪花。
當(dāng)我們順著山間的臺階下到河邊,走近德天瀑布時,看到的是更加壯觀的景色,都不禁歡呼雀躍。眼前的瀑布被稱之為東南亞最大的天然瀑布,雄奇瑰麗,變幻多姿,碧水長流,永不涸歇。只見巨大的跌水被巖石分隔成數(shù)十股水流飛瀉直下,水花四濺,煙霧溟蒙。那飄飄灑灑飛飛揚(yáng)揚(yáng)的氣勢,好象是一位藝術(shù)家的大手筆。白練寬窄有別,高低不一。寬者數(shù)十丈,窄者如飄帶;高者直下三千尺,短者如白劍舞動。
它們交錯而落,撞擊崖石而音,讓人如置身恢弘的樂曲之中,心魄為之震動。河水從奇石疊嶂的崖邊飛瀉,瀟灑的敞淌著,仰望飛瀑,立即感覺到水汽撲到身上,此時的瀑布,讓我們觸目驚心!站在瀑布之下,滾滾洪流,飛瀉而下;水氣蒸騰,上接云端。濤聲回蕩于山間,聲如巨雷,數(shù)里可聞;仰望瀑頂,水沫飛濺;群峰若浮動,巨瀑如海傾。其魄力,其氣勢,其風(fēng)采,震魂攝魄,搖動心旌。一道永恒的風(fēng)景線從此駐留在心間。
在腳下,瀑布匯合成一條大河,水波碧綠,清澈見底。旋渦急轉(zhuǎn)的水面,如野鳥啄戲。瀑布的下面是一個30多米深、200多米寬的深潭。兩國游人乘坐的竹排各自在瀑布下飄蕩,把瀑布襯托得更加富有詩意和生氣。我嘆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。美哉,德天瀑布!
在中國,知道德天瀑布的人不多,我們知道貴州的黃果樹瀑布,知道黃河上的壺口瀑布,知道因李白詩句而聞名的廬山瀑布,甚至知道橫跨美國與加拿大兩國的尼亞加拉大瀑布……卻不知道還有這樣一個并不比它們遜色的德天瀑布。不是因為瀑布不奇不美,而是因為這里曾經(jīng)是多事的邊界,旅游者很難來到這里。
德天瀑布就這樣幾百年、上千年的流淌著,飛奔著,噴灑著花香,攜帶著云朵,吸收著山脈和樹木的精華,融化著太陽和藍(lán)天的熱量,將每一顆水珠揮灑得那樣淋漓盡致。如今它是那樣自由自在,那樣和平安詳,那樣得天獨(dú)厚。
游人們越腔廣調(diào)的所謂山歌融進(jìn)瀑布的轟鳴聲里,奏出一支心情的、自然的、無拘無束的山野旋律。如此美麗的風(fēng)景圣地,誰不為之神迷?誰又不對此向往呢?我想,凡是觀賞過德天瀑布的人都會對這一美景奇觀贊嘆,也會從內(nèi)心發(fā)出不虛此行的感慨。
瀑布的上游,河水時急時緩,時分時合,迂回曲折于參天古樹間,花草掩映,百鳥低徊。瀑布上游看上去洋洋灑灑,層層疊疊,寬闊的流水從綠樹叢生的山頂?shù),在腰間受阻,又分成幾疊飛瀉而下。從遠(yuǎn)處看,瀑布形成的過程優(yōu)美徐緩,跌落時似飛掛的影壁般舒展在天地間,仿佛正放映著一部寬銀幕的立體風(fēng)景片,道道白波流到崖邊,從崖上飛下,從絕壁之上噴涌而出,小調(diào)變成了沖天怒吼,大小相間、參差錯落。大的驚濤洶涌,勢不可擋;小的委婉清麗,珠落玉盤。當(dāng)瀑布的水如煙如霧浸潤著面頰與心靈的時候,我感覺一種莫名的活力充盈著全身,又有了一種羽化成仙的飄然
從德天瀑布的三級瀑布處,爬上了一個山坡,沿著一條小路去看中越邊界界碑。據(jù)說,界碑在德天瀑布的上游,距離德天瀑布不太遠(yuǎn),但是,步行卻需要半個多小時。一條小路蜿蜒的向前延伸著,起起伏伏。小路兩旁一些南方特有的樹種,密密麻麻。無論遠(yuǎn)看、近看都是綠茵茵的。走走停停,距離德天瀑布越來越遠(yuǎn)。
站在小路上觀望,只見越南一側(cè)是高大墨黛的山,中國一側(cè)也是綠蔭連片的山。沿著這條小路隨著山水間曲折的向前走著。繞過了樹叢、山包,突然眼前豁然開朗。只見,山坡上邊有一條稍寬一點(diǎn)的路,不少游客都在往上走著,路旁攤位挨著攤位,游人熙熙攘攘。紅紅綠綠的遮陽傘在一個個攤位前面插著。遮陽傘遮擋著那熱烈的陽光。由于還沒有走到界碑,這是中國邊民的攤位。
一直走上德天瀑布頂上,見到一座陳舊的53號國界碑。原來這里就是有名的中越五十三號界碑處,為1888年清政府所立,并附有法文(當(dāng)時越南為法國殖民地),石碑通高不足二米,立在一片稍矮的石叢中,碑身正書“中國廣西界”,若從書法的角度講,絕不是名家手筆,泛善可陳。碑身也不規(guī)整,左右兩側(cè)各缺一塊,石質(zhì)碑面高低不平,傷痕累累。碑的四周散落著幾十個小商販,大都是越南人,也是中國與越南邊民集聚貿(mào)易的一個點(diǎn)。
在53號界碑周圍有幾座2001年新豎立的新界碑,周圍有中國邊民的攤位,有越南邊民的攤位。購物者有中國的游客,有越南的游客。中國攤位在中國的國土上,越南的攤位在越南的國土上,中間只留出一條不規(guī)則的通道。在界碑的旁邊越南一邊有一個簡陋的邊貿(mào)點(diǎn),只見在幾溜簡陋的的棚子里,擺著密密麻麻的攤位。我細(xì)看了看那簡陋的棚子,這是用木桿搭起的架子,上邊蓋了些紙箱子拆開的紙板等。紙板等物的上邊,搭上了一層塑料布。既防雨也防曬。不少越南婦女操著流利的中國話在兜售諸如香水、風(fēng)油精、香煙、飲料水果之類的小商品,價格便宜。實際上在這里的國界線已經(jīng)不起作用了。越南人可以踏上中國的國土,中國人可以踏上越南人的國土。特別是兩國的游客也不分中國的攤位或越南的攤位,大都在砍價購物。在這里只要把腳往國界線一跨,就能輕松實現(xiàn)跨國購物的夢想。